中共马村区委关于制定马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远景目标的解读信息

时间:2023-11-27 10:08 来源:
分享到:

  “十四五”时期,是我区补短板、强基础的关键时期。根据《中共焦作市委关于制定焦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远景目标的建议》,结合马村区实际,就制定马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远景目标提出以下建议。

  3.到二○三五年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马村远景目标。展望二○三五年,我区将奋勇争先,更加出彩,坚持“两个高质量”,基本建成“七个马村”。在以党建高质量推动发展高质量上,思想政治统领更加有力,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各领域各方面的高效执行体系全面形成,学的氛围、严的氛围、干的氛围更加浓厚。在富裕马村建设上,在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持续实施和南水北调调蓄水库建成的基础和前提下,马村区“千亿级产业经济集群”基本实现,经济总量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迈上新台阶,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显著缩小,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在绿色马村的建设上,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生产空间安全高效,生活空间舒适宜居,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基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创新马村建设上,创新创业蓬勃发展,研发技术和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高,创新型人才大量集聚。在开放马村建设上,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水平大幅提升,参与郑焦洛融合发展能力明显增强,营商环境保持全市先进,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在文化马村建设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文化事业繁荣,文旅产业发展,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在健康马村建设上,现代化公共卫生防控体系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成,人人享有更高质量健康环境和更高水平健康保障,全面健康素养水平大幅提升,健康生活行为全面普及,居民主要健康指标优于全省平均水平。以专科医疗、慢病康复、生态康养为特色的医疗康养体系逐步建成。在善治马村建设上,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建成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氛围更加浓厚,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网络安靖全面实现。在焦东生态康养新城建设上,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生产空间安全高效,生活空间舒适宜居,基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创新创业蓬勃发展,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高;营商环境保持全市先进,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基本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成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现代化公共卫生防控体系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成;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显著缩小,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二、“十四五”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4.“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市委全会及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工作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党建高质量推动发展高质量,坚持系统观念和底线思维,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全力打造“一城四区”,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马村开好局、起好步,奋力擘画新时代魅力马村新篇章。

  5.“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作为推进新时代新发展的根本性保障,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坚持突出绿色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进一步扩大生态空间容量,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依托持续推进的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让生态环境不断优化成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重大改革开放举措,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坚持务实重干。坚持整体工作上台阶、重点工作争一流、特色工作树形象,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一张蓝图绘到底。

  6.“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定位。今后五年,我区要着力补短板、强基础、扬优势、造胜势,立足打造“四区”发展定位,确保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行稳致远。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将工业发展纳入工业集聚区统一管理,由现在的焦作东部工业集聚区“一区”扩展至工业集聚区“一区四园”,包括高端医药制造产业园、绿色智慧建材产业园、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万方工业园。重点发展医药制造、铝及铝精深加工、绿色建材、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等优势产业。加快布局产业链延伸,加速人工智能、5G技术、区块链等技术导入,助推传统制造业快速升级。

  ——商贸物流融合发展创新区。充分发挥公铁物流基础网络优势,联动融合特色商业区,以开展“公铁海空”多式联运物流为目标,以待王编组站为核心,以东海大道为轴,布局服务于工业集聚区和特色商业区以及周边城市群的“公、铁、海、空”多式联运综合物流体系。支撑郑焦洛融合一体化发展,构建豫西北、晋东南的商贸物流枢纽。

  ——重教重医引领宜居宜业宜游实践区。积极发展衡水中学等系列高端教育,引进慢病康复、专科医院完善医疗医养康养服务,发展康养服务业。依托特色商业区和工业集聚区产业基础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向北对接云台山山水观光游客的深度旅游消费和康养消费。加快万达广场城市综合体、靳作城中村改造等城市更新旧改重点项目。

  ——生态修复与农林文旅融合乡村样板区。围绕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我区乡村发展的现实,借助持续实施的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包括南水北调调蓄水库、南水北调干渠、山门河、九里山山水林田湖草项目以及多湿地项目,实施农田土地整理、美丽乡村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生态修复和环境整治,在此基础上,发展以生态、农林、文旅、体育运动等产业融合为特色的乡村振兴新模式。

  7.“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坚持战略愿景和战术推动有相统一,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今后五年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经济发展主要指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医药制药、铝及铝精深加工、绿色建材等主业持续发力,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康养服务等为主的服务业比重进一步上升,其中“医药制造、铝及铝精深加工、绿色建材、现代物流”实现“四个百亿级产业经济集群”目标。发展科技农业、品牌农业、特色农业,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

  ——城市吸引力得到新提高。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7.8%,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全区城市绿化覆盖率、森林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要素配置更加合理,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创新能力得到新提升。创新体系更加完善,科技投入强度持续加大,创新载体平台数量明显增多,院(校)地合作力度加大,创新主体和人才活力持续激发,创新体制机制更加健全,科研成果转化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改革开放实现新成效。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要素市场化配置更加健全,营商环境达到全市一流水平;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实现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

  ——乡村振兴实现新突破。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建设深入推进,农业机械化和现代种业水平走在全市前列,农村一二三产业全面融合发展,农业质量效益显著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和公共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在全市前列。

  ——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以打造第二个贾洼生态修复治理样板工程为目标,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成效显著。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推进,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配置更加合理,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保持同步增长,城乡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公平完善,教育、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

  ——社会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各领域各方面的高效执行体系基本形成,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深入推进,廉洁马村建设纵深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安全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

  三、夯实战略支撑,增长创新发展新动能

  8.夯实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加快形成创新龙头企业引领、高新技术企业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创新型企业集群,加快培育一批新型市场化研发机构。

  9.实施重大科技专项突破。积极培育争取省、市重大科技专项,在铝精深加工、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加大产业技术创新力度,突破一批重点关键技术,形成一批重点装备和产品,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鼓励企业成立战略联盟,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申请和承担各级重大科技专项。

  10.推进开放创新合作平台。积极与国内一线城市、沿海开放城市、省会城市以及经济发达的珠三角、长三角等城市群建立联系,开展政府、科技部门、企业之间的广泛交流与合作,积极与先进城市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联系、国内知名高校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每年争取一批成熟的在孵成果落地马村。

  四、加快优化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11.抓好“两区”“三片”建设。稳步推进焦作东部工业集聚区“一区”扩展至工业集聚区“一区四园”,包括高端医药制造产业园、绿色智慧建材产业园、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万方工业园。全力推动特色商业区走向集商贸批发、专业市场、农产品贸易于一体的焦作市东部交易市场园区。依托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南水北调调蓄水库项目建设和现代物流产业体系建设,高水平推进安阳城街道、白鹭湖和待王编组站三个片区快速发展。

  12.推动工业制造业转型发展。围绕医药制造和铝及铝精深加工两大主导产业纵深推进“三大改造”和企业集团培育工程。以健康元及医药研究院为核心,延长医药制造产业链,打造高端医药制造产业园。以万方铝业为核心,延长精深铝材产业链,以精深加工、精细产品为重点,在现有泓冶特种新材料、银海佳皓铝合金等企业加工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企业高新技术能力,上拓下延产业链条。以千业新材料为核心,建设国内一流、省内样板、业内领先的“生态绿色低碳、生产高效集约”的绿色智能建材产业园。以冯营电力和金冠嘉华电力为核心,重点发展工业热能利用,为医药制造产业的生物分解和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提供热能。

  13.培育现代服务业发展动力。重点布局现代物流产业,以东海大道为轴,加快待王站多式联运物流港、工业集聚区综合物流园、特色商业区商贸物流园等建设,支持各类物流企业做大做强。以鸿运国际商城、万邦国际农产品交易市场、居然之家等为核心,稳妥推进特色商业区打造焦作市东部交易市场。依托特色商业区发展基础,积极引导生产性服务业向特色商业区周边集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现代金融、商务服务、科创服务等新兴服务业。重点推进万达广场城市综合体,建设生活性商业服务中心。依托鸿运电子商务科技园,鼓励辖区内工业、商贸流通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整合万邦冷链物流、华盛绿能农业科技公司、中科田园农业公司等骨干企业,采取“公司+村集体+农户+电商”的经营模式,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发展四大怀药种业、订单农业、休闲农业、特色农业、智慧农业、农产品深加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着力发展健康、养老、育幼、文化、旅游、体育、家政、物业等服务业。依靠与云台山近邻优势,依托未来湿地城市构架,加快文旅康养消费中心建设,重点发展“文化演艺、综合康养、休闲农业、骑行廊道和营地”等旅游新业态。创新发展康养农业、康养制造业和康养服务业。

  14.打造数字经济引擎。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改造升级,赋能绿色建材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及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以“机器换人”为主的智能化技术改造,重点鼓励健康元、千业等龙头企业开展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等。以合成制药、装配式建筑、建筑材料等为重点,鼓励企业加强基于三维模型的产品设计与仿真,引导企业推广以人机智能交互、柔性敏捷生产等为特征的智能制造方式,重点加强装备、系统间数据的互联互通,打造数字化示范工程。鼓励区域内的行业龙头企业积极开展“互联网+”协同制造示范建设,开展个性化定制、云制造、网络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鼓励开展基于物联网、5G等技术的智能工厂应用示范,培育智能监测、远程诊断管理、全产业链追溯等工业互联网新应用。

  五、拓展内需空间,全面构建新发展格局

  15.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积极融入国内大循环,强化“枢纽+通道”优势,发挥本地产业和技术优势,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瓶颈,推动优势产业链优化升级。支持企业围绕内需升级开发新产品,引导企业优化产品供给,推进优势产业链供应链无缝对接,实现上下游、产供销有效衔接,提升优势产业链整体竞争力。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融入“一带一路”,积极对接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

  16.推动投资扩量增效。充分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重点围绕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农业农村、公共安全等领域,谋划实施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加强投资政策引导、用足用好国家和省级促进投资政策,对标国家、省鼓励和支持的相关领域,研究制定固定资产投资鼓励政策,引导资金向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倾斜,提高投资效益。激发民间投资活力,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两新一重”、公共事业等重点领域项目建设。

  17.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持续激发消费活力,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促进消费向绿色、健康、安全发展,培育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实施数字消费、夜间消费、时尚消费、绿色消费、定制消费等新兴消费提速行动,拓展消费新场景新空间。开展文旅消费、康养消费、汽车消费、家居消费、农村消费等传统消费提质行动,培育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积极拓展城乡消费市场,着力激发农村消费潜力。

  18.积极推进郑焦融合。依托东海大道建成,制定优惠政策,提供用地空间,对接区域性物流产业落户布局,对接郑州因“煤改汽、煤改电”腾退的大型食品加工企业及其他相关热能利用企业搬迁落户。充分迎合郑州都市区居民对于健康、生态、休闲、度假的需求,确定“生态为基、康养引领、产业融合”的发展理念,继续做好城乡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发展康养产业。 加强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通过郑焦融合,拉动内循环投资和消费。

  六、坚持城乡融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19.“产业兴旺”推动乡村振兴。结合城区、郊区、农区、矿区“四区合一”的区情,以大面积采煤沉陷区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为契机整理城乡空间,分片区实施产业驱动乡村振兴,将“北、中、南”分为“产镇、产村、产城”三种模式,北部产镇即G207乌海线以北的安阳城街道片区,以绿色建材、物流、生态康养、农产品加工等产业为抓手形成三个就地城镇化的特色小镇,带动周边乡村转型发展。中部产村即演马街道、冯营街道及安阳城街道G207乌海线以南的村庄范围,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核心进行多村联建,发展休闲农业、现代科技农业和特色农业。南部产城即马村街道、武王街道、待王街道、韩王-演马矿范围,发展医药制造、精深铝材、商贸物流、名校教育和高端住宅等,以产业导入推动“城中村”全面城市化。

  20.“工农融合”合作共赢。推动中科田园、华盛绿能、中城开田园综合体等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周边乡村发展有机中药材和绿色农产品种植,为健康元、四川光大、丽珠制药等医药制造企业提供医药原材料,实现农业与工业在地化合作共赢。

  21.分类推进村庄搬迁。推动待王街道办事处包括待王村(部分)、义门村等6个村庄由西往东逐步拆迁,安置区位置初定为文昌路以东、待王路以南的范围,为特色服务业落地提供土地保障,完成待王街道的全域城市化。重点做好万方产业集聚区范围内的村庄搬迁,近期将郭张弓、范张弓两村集中向村北安置,为产业集聚区发展壮大提供土地保障。引导姜冯营村、魏冯营村、庞冯营村、马冯营村、土门掌村向城区集聚,安置区位置初定为文昌路以东、银河大道以西、纬北路以南、南水北调干渠以北的范围。逐步引导马界村、庙前村、谷堆后村向田门、小李庄村集聚,配套绿色智慧建材产业园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

  22.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压紧压实县级干部、行业部门、帮扶单位、街道、村两委和第一书记责任,确保帮扶力度不减。持续加强项目建设,着力发展产业扶持,强化对已建成的产业扶贫项目的运行监测和效益分析,坚持长短结合,推动扶贫产业由短平快为主的特色种养产业向以二三产业为牵引的长效产业发展,着力延伸乡村产业链条,培育长效扶贫产业。依托焦作市文旅融合产业发展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农产品产地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和农村电商。突出党建引领,提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转变贫困群众理念思维,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全方位开展农村技能培训。探索实施宜居搬迁。

  七、激发内生动力,开拓改革开放局面

  23.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坚持开展简政放权,合理压减审批材料、压缩审批时限,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开设通办窗口与企业服务专区,改进和优化“减证便民”服务。实体大厅政务服务事项进驻,基本实现“应进必进”, 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水平,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实现政务服务事项“一门、一窗、一网、一次”办理。加强"线上办理"宣传引导,提升不见面审批率。

  24.深化对外经贸合作。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鼓励医药制造、绿色建材等行业优势企业走出去,建立营销服务网络,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积极引进和培育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发挥“多式联运”优势,培育外贸增长新动能。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重大展览会、交易会,拓宽市场渠道。支持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贸易新业态发展,打造开放新平台。

  25.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优化营商环境大清查、大整改活动,开展工程项目招投标领域营商环境专项治理活动,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消除招投标过程中对不同所有制企业设置的各类不合理限制和壁垒,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继续推行“首席服务官”制度,八大专班服务机制,发挥“企业纾困360”平台作用,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五项行动”。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深化行业协会、商会和中介机构改革。

  八、强化要素支撑,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26.强化基础设施支撑。构建以干线公路、焦煤铁路、农村公路为基础,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衔接顺畅、便捷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畅通城区主干道,打通断头路,优化中心城市路网结构。推进待王铁路编组站扩容,加快货运结构调整,推进“公转铁”和多式联运。加强水系沟通疏浚,以水利建设为重点,全面提升滞蓄水能力,提高全区抵抗洪涝风险能力。重点实施山门河综合治理、小水库清淤整治、河塘清理疏浚等工程。提高城市公共供水厂效率和公共供水普及率。加强城市备用水源和供水监测能力建设,保障供水安全。开工建设南水北调苏蔺水厂配套管网工程。加快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开展农村污水治理工作。

  27.打造多元清洁高效能源供应。实施管道燃气延伸工程,加快实施“气化马村”工程。推进燃气管道向农村延伸工程,加快产业集聚区和农村社区燃气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集中供暖工程,加快建立以热电联产和大型区域集中供热锅炉房供热为主,燃气、电力、热泵、工业余热、太阳能、垃圾焚烧等其他能源供热为辅的城市供热体系。提高老城区供热覆盖率。

  28.强化核心要素支撑。以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为核心,积极推进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坚持把科技作为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支持科技创新。合理拓展城镇开发边界,完成各类采煤沉陷区复垦项目,包括国家重点项目、国家采煤沉陷区复垦项目、省耕地占补平衡项目等治理再造耕地,从而置换出建设用地指标支撑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腾笼换鸟”盘活存量土地。

  九、促进和谐共生,实现生态文明建设进步

  29.优化生态空间布局。以湿地城市建设为目标,打造“一库、一干渠一河、多湿地”的蓝色生态空间,包括南水北调中线调蓄水库、南水北调干渠、山门河和白鹭湖湿地公园、武王湿地、小东海湿地、九里山湿地公园、文化湿地公园、绿园公园湿地和农村微型湿地等大小多个湿地体系,形成点、线、面互联互通的现代水生态体系。

  30.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坚决打赢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废水排污单位达标排放监管,加大对辖区重点工业企业的土壤检测力度,深入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对不同区域实施差别化的环境准入政策,倒逼产业转型。严把项目建设审批关,加强生态环境监督执法,从源头上杜绝污染。

  十、推动共同富裕,提升民生福祉

  31.提高人民收入水平。研究制定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稳定增长行动计划,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稳步提升最低工资标准,着力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推进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工资分配制度改革,鼓励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完善再分配机制,取缔非法收入。

  32.稳定扩大就业创业。坚持分类施策,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做好各类困难人员就业帮扶和托底安置,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加强“返乡创业服务站”建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和劳动技能型就业。健全事业监测预警机制,用好失业保险基金。鼓励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

  33.加快发展优质教育。加快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普通高中多样特色发展,保障特殊群体受教育权利,保障进城务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保护。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扎实推进教育脱贫攻坚。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

  34.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大力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储蓄性和商业养老保险等补充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建立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实现应保尽保。落实医保转移接续、异地就医结算制度,推广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的“一卡通”服务管理模式。扩大失业保险范围,逐步实现失业保险全覆盖。建立健全工伤预防联动机制,完善工伤保险政策标准体系。落实残疾人社会保险补贴政策。提升社保经办服务能力,健全社保基金监管制度。进一步规范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健全老年人、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

  35.推进健康体系建设。深化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成立以区人民医院为龙头的紧密型医疗服务集团,完善分级诊疗双向转诊信息平台。全面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引进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建立起区公共卫生应急信息指挥系统和各类专项实验室。强化区域医疗服务体系能力建设。按照乡村振兴战略要求,逐步推进公有产权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加强中医药传承创新,将中医药与预防保健、养生养老等服务相结合,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以疾控中心为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完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促进康养产业发展。

  36.繁荣发展文化事业。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优化覆盖街道、村(社区)二级文化服务格局。加快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科普中心、文化中心等场馆建设,提升公共文化场馆服务功能。充分利用公园、绿地等公共空间,建设一批主题文化公园,塑造城市文化形象。完善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提升村、社区文化活动室与农家书屋、科普宣传站的文化服务效能。

  37.完善体育服务体系。依托“一库、一干渠一河、多湿地”的蓝绿空间空间建设,完善全民健身运动设施,承办举办系列精品体育赛事,加强体育社团和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实施“青少年学生体质提升”工程,深化阳光体育运动深入开展,鼓励兴办体育产业实体,繁荣产业业态,促进体育消费。

  38.加快发展普惠金融。紧紧围绕“一平台四体系”建设,实现“普惠金融服务站村村全覆盖、普惠授信户户全覆盖、金融服务人人全覆盖”三大目标,让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及时获取价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注重培养社会公众的信用意识和契约精神。加大对小微企业和农户贷款力度。加大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力度。

  十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提供坚强保证

  30.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发挥党的各级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确保规划有效落实。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健全党委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期分析经济形势、研究重大方针政策的工作机制,不断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加强规划协调管理,实行重点工作区领导分包责任制,确保形成规划实施合力。

  40.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人大对“一府一委两院”的监督,更好发挥根本政治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优势和作用。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提高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水平。深入推进政党协商,健全党同民主党派合作共事机制,支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更好履行职能。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坚持大团结大联合主题,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做好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健全统一战线制度体系,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把人民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

  41.确保“十四五”规划建议目标任务落实落地。高标准编制本区“十四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确定一批重大政策、重大工程,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用好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各级、各专项规划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反映高质量发展要求、拿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实际行动,增加政府履行职责约束性指标。健全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机制,完善规划实施监测评估机制,确保“十四五”发展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相关连接:“十四五”时期马村区扩大投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