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河南工作》刊发师少辉署名文章!
近日,省委《河南工作》第11期刊发中共焦作市马村区委书记师少辉的署名文章《勇做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开路先锋》,介绍了马村区深入实施优势再造战略,积极重构工业体系、区位交通、特色资源、生态环境等比较优势,加快实施三大战略工程,全力建设“一极两城三基地”,推动各项工作全面提升、全面出彩,勇做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开路先锋。
全文如下:
勇做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开路先锋
中共马村区委书记 师少辉
马村区深入实施优势再造战略,积极重构工业体系、区位交通、特色资源、生态环境等比较优势,加快实施三大战略工程,全力建设“一极两城三基地”,推动各项工作全面提升、全面出彩,勇做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开路先锋。
一、加快产业升级,重塑竞争优势。坚持以“链式思维”抓全产业链建设,全力构建铝及铝精深加工、生物医药、绿色建材和现代物流“3+1”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是做强铝及铝精深加工产业。按照“电解铝—再生铝—高纯铝—合金铝(电子箔)—汽车轻量化”的产业路径,以万方铝业为龙头,前端突出再生铝、高纯铝,后端突出合金化、轻量化,加快实施万云再生铝、万方年产6万吨高纯铝等项目,推动产业规模上100亿元。二是做精生物医药产业。按照“中间体—原料药(特色原料药、专业原料药)—成品药(制剂)—高端医疗技术服务和设备”的产业路径,坚持“四个面向”,聚焦生物医药、生命健康服务、生物农业和生物制造四大领域,以健康元为龙头,依托生物医药产业园,聚力高精特新、持续招大引强,加快推进丽珠艾普拉唑、健风生物等项目,推动产业规模超100亿元。三是做大绿色建材产业。按照“基础建材—高性能建材—装配式建筑—增材制造(3D打印)”的产业路径,以千业新材料为龙头,联动盖森科技等重点企业绿色转型,建成投产中绿能新型环保材料,持续推进氧化精钙项目,推动产业规模超50亿元。四是做优现代物流产业。以鸿运国际商城、万邦农产品交易中心为依托,大力发展冷链物流、快递物流、电商物流、医药物流,加速推进焦东数智物流中心、焦作休闲食品供应链产业园、焦煤集团大宗商品物流园等项目,推动主营业务收入超50亿元。
二、实施战略工程,勇闯发展新路。以3个创新转型战略工程为引领,打造新引擎、培育新动能,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一是聚焦“生态”,实施“云台·天河”EOD项目。认真践行“两山”理念,突显“云台观山、马村游水”核心定位,涵盖生态廊道、天河自来水厂和矿泉水厂、太极湖和四象湖、九里山欢乐谷等12个子项目,辐射带动30平方公里,惠及南水北调两侧12个村、6个社区、3.5万群众,联动发展乡村旅游、特色种植、康养民宿等产业,项目化、具体化、可视化绘就“体现南水北调精神的山水画卷”“中原和怀川文化的历史画卷”“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城区高质量发展的锦绣画卷”。目前,央企性质平台公司落户马村,项目现状图编制完成,年内正式开工建设。二是聚焦“创新”,规划建设白鹭湖智慧岛。立足“三空间、两平台、一示范”功能定位,紧扣“生物医药研发和数字经济培育”两大板块,加快建设“三岛一区”,焦作市大数据中心依托月岛成功争取1.32亿元专项债资金支持,郑大生命健康研究院将落地日岛,着力打造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三是聚焦“产业”,加快推进焦作生物医药产业园。项目入选省“双百工程”,先导区占地1200余亩、总投资103亿元,聚力产值、税收、技术导向,按照“聚焦前沿、自主创新、高端引领、集群发展”的思路,开工建设一期4栋标准化厂房,10月份落地实施健康元高端原料药项目。
三、坚持项目为王,扩大有效投资。突出政策为大、项目为王、环境为本、创新为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夯实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支撑。一是大视野谋划储备项目。围绕制造业和高新技术、服务业、农林水利等8大领域,地方政府专项债、中央预算内资金、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6项政策,谋划储备项目214个、同比增长13.2%,总投资781.5亿元、同比增长11.8%;新谋划专项债项目61个、总投资159.3亿元,确保项目储备有效接续、滚动推进。二是高强度推进“三个一批”项目。围绕“三个一批”项目落地,建立领导包联、清单管理、季度观摩考评、24小时不打烊服务等推进机制,每半月召开一次重点项目调度会,常态调度、滚动推进“三个一批”,及时研究解决困难问题,切实推动项目早日落地见效。今年以来,滚动实施“三个一批”项目45个,投产达效率100%。三是加速度实施省市重点项目。坚持“以周促月、以月带季、以季保年”,紧盯18个省市重点项目,细化分解目标任务,统筹发改、科工、金融、行政审批等部门,建立项目联审联批办公室,全面推行“容缺”审批、承诺审批,对立项、环评、规划、施工许可等前期手续办理提供点对点、全过程服务,保障项目快开工、快建设、快投产。1—8月份,省市重点项目分别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17%、114%,超时序进度50、47个百分点。
四、深化双招双引,全力增势蓄能。深化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打造项目、资金、人才等各类资源要素汇聚的强大引力场,不断增强经济高质量发展动能。一是精准高效招商引资。坚持“全员招商、全民招商”,组建8支招商小分队,围绕“3+1”主导产业,紧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聚焦500强和行业龙头、上市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大学及科研院所,开展“大拜访”活动。今年以来,全区新签约项目26个、总投资76.9亿元。二是诚心诚意招才引智。深入落实怀川英才“1+18”人才政策,研究落实“上岛就有事业编”、柔性引才等新模式,确保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132名,为196名青年人才发放落户补贴370余万元。三是打造“六最”营商环境。持续深化“万人助万企”活动,创新“一二三”工作法,坚持“企业家早餐会”“企业服务日”制度,开发投用“马上办”APP服务平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集成服务,每周开展集成式服务现场办公会,推进惠企政策、企业问题“双向”集成式、定制化服务,现已覆盖规上企业7家,年底前实现42家规上企业集成服务全覆盖。
五、抢抓上争机遇,厚植赶超动力。坚持以上争明路径、解难题、助发展,确保各项工作持续进步、排名持续进位。一是明确方向。瞄准国家重点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现代物流业专项扶持等,全力争取政策;瞄准国家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三个一批”、省市重点等,全力争取项目;瞄准中央预算内投资等,全力争取资金;瞄准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省级生物经济先导区等,全力争取平台,推动单项工作争第一、特色工作树形象、整体工作上台阶。二是关注需求。定期举行重点企业、重大项目走访行动,根据企业发展需求、经营问题,指导帮助争取政策、资金、平台等支持,赋能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全区新增省“专精特新”企业1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家、“瞪羚”企业2家、省智能车间2家。三是完善机制。建立“3456”争先进位、“上争”等工作机制,梳理形成52家单位、366项上争事项清单,荣获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市、区)、河南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市区、河南省食品安全达标区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