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村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关于印发《马村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目录(2021-2025)》的通知

时间:2023-01-11 19:03 来源:焦作市马村区人民政府
分享到:

 

 

 

 

 

 

 

马文旅2022〕2号

 

 

马村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关于印发《马村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目录(2021-2025)》的通知

 

 

马村区各街道办事处、各相关单位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南省广播电视局、河南省体育局、河南省文物局《关于印发河南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21—2025)的通知》,以及《焦作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21—2025)的通知》文件要求,现将《马村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目录(2021—2025)》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马村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2021年12月11日


马村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目录

2021-2025

项目

内容

  

     

 

 

 

 

 

公共

文化

设施

及标准

 

 

 

 

设施

建设

1.区设立公共图书馆、文化馆、融媒体中心、室外体育活动广场、全民健身综合馆、等体育设施。乡镇(街道)设立综合文化站,村(社区)设立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2.拓展城乡公共文化空间。城区打造一批融合图书阅读、艺术展览、文化沙龙、轻食餐饮等服务的“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新型化业态,乡村因地制宜建设文化礼堂、村史馆、民俗馆等主题功能空间。

 

 

 

 

建设

标准

   3.文化馆达到部颁三级以上标准,乡镇综合文化站达到省定评估定级标准,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达到《河南省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和服务标准》。各县(市、区)按照《河南省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基本标准》建设图书馆分馆、文化馆分馆和基层点。

    区级体育设施依据《公共体育场馆建设标准》进行建设和提供服务。体育场馆和区域内的

项目

内容

  

 公共

文化

设施

及标准

 

建设

标准

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用于提供体育及相关服务的面积比例不低于 60%

   各级公共文化设施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

度,配备必要的安全检查设备和人员,保障公共

文化设施和公众活动安全

 

 

 

 

 

公共

文化

服务

供给

 

 

 

 

 

 

场馆

服务

4. 制定区级公共文化服务目录,及时更新并组织实施。

5. 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体育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各类公共文化场所设施实行免费开放,基本服务项目健全,并在醒目位置有服务公示。公共图书馆每周免费开放不少于 60 小时,文化馆、综合文化站每周免费开放不少于42 小时,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每周免费开放不少于 36 小时;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和区域内公共体育场地,每周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时间一般不少于 35 小时。国家法定节假日和学校寒暑假期间,应当适当延长开放时间。

 

 


项目

内容

  

 

 

 

 

 

 

 

公共

文化

服务

供给

 

 

 

 

全民

阅读

6.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行政村(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等配备图书、报刊和电子书刊,并免费提供借阅服务;在城镇主要街道、公共场所、居民小区等人流密集地点设置公共阅报栏(屏),提供时政、“三农”、科普、文化、生活等方面的信息服务。

7.区级公共图书馆每年举办总分馆体系的全民阅读活动不少于 6 次。公共图书馆年流通人次和各类阅读推广参加人次年增速不低于 5%

 

 

 

 

群众

文体

活动

8. 区级要培育 2 个以上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品牌,乡镇(街道)要有 1 个特色活动或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加强文艺创作,区级每年组织 1 次包含 2-4 个艺术门类的原创群众文艺作品评选。

9. 区县级文化馆应提供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美术(书法、摄影)、文学 5 类服务并配备专业人员。各级文化馆组织文艺活动不低于 10 场次,服务人次年增速不低于 5%

10.每年在全民健身中心开展的公益性体育培训不少于 1000 人次,举办的公益性群众体育


项目

内容

  

 

 

 

 

 

 

 

公共

文化

服务

供给

 

 

群众

文体

活动

赛事活动不少于 4 次。每四年举办一届综合性体育运动会,定期举办本行政区域的群众体育比赛活动。

11.乡镇(街道)每年自组织专题文体活动不少于 5 次,村(社区)自组织专题文体活动不少于5 次。

 

特殊

群体

服务

13.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应按照《无障碍设计规

范》,设置方便残疾人、老年人、少年儿童活动

区域和服务项目,配置辅助设施设备;应有针对

务工人员、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生活困难群

众的特殊群体服务。

 

流动

服务

14.区级内每年开展“戏曲进乡村”场次不低于本辖区内乡镇数,每年开展戏曲培训不少于 4 期。区级流动服务不少于15场次。


项目

内容

  

 

 

 

 

公共

文化

服务

供给

 

流动

服务

   15.保障每名中小学生每学期至少观看 2 次优秀影片,每个行政村每个月放映 1 场公益电影。每年国产新片(院线上映不超过 2 年)比例不少于 1/3

 

 

 

数字化服务

16.以省级“文化豫约”、市级“焦作百姓文化超市”平台为依托,建成互联互通的一站式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形成省、市、县、乡、村互联互通的数字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完善区域公共文化产品配送目录。区级每年围绕全民艺术普及相关主题活动,开展公共文化活动不少于 50 场。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建有网站或数字服务平台,每月更新不得少于 10次。各级公共文化场馆设置免费无线网络,并在醒目位置公示。

 

 

 

公共

文化

制度

保障

组织

保障

17.区级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每年召开协调单位联席会议不少于 2 次。

 

 

财政

保障

18.区级落实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所必需的免费开放经费、基层业务经费、图书购置经费、全民健身活动经费等资金,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运行。乡镇业务运行经费不少于 2 /年,村级业务运行经费不少于 3000/年。根据


项目

内容

  

 

 

 

 

 

 

 

公共

文化

制度

保障

 

 

 

财政

保障

当地实际,对行政村(社区)文化协管员发放专项补贴。

19.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所需

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从部门预算经费或经批准的

专项资金等既有预算中统筹安排。采取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等政策措施,支持各类社会力量参与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

 

 

 

 

 

队伍

建设

20.区级公共文化机构按照核定的编制配备工作人员,其中业务人员占职工总数不低于80%。乡镇(街道)文化站至少有 1-2 名专职工作人员,规模较大的可适当增加 1 2 名人员;村(社区)至少有 1 名专职工作人员负责文化宣传工作。每个行政村(社区)业余文艺团队不少于 1 支,体育健身站点不少于 1 个,社会体育指导员不少于 2 人。

   21.区级公共文化机构从业人员每年参加业务培训时间不少于 90 个小时,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文化专兼职人员参加集中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 30 个小时。


项目

内容

  

 

 

队伍

建设

   22.建立健全公共文化志愿服务机制。加强项

目管理和制度建设。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场馆有志愿者制度、志愿者服务队伍。每年开展文化志愿者业务培训,每年不少于 3 次。

 

 

 

 

 

 

公共

文化

反馈

评估

 

 

 

 

 

 

 

评估

评价

23.区级要建立和完善常态化的公共文化考核机制,考核包括群众满意度测评和第三方测评,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县(市、区)级要制定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工作考核实施方案。

24.区级公共文化机构和场馆应建立意见箱、

网页、公众号、视频号、电话等多种群众文化需

求反馈渠道,回应周期原则上不超过 7 个工作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