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村区这些企业将“绿色基因”植入工业发展
如今,在马村区越来越多传统工业企业走上了绿色化转型之路。这些企业大力推广应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和工艺,以绿色化改造推动传统工业升级,实现工业高效清洁低碳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当工业生产植入了“绿色基因”,传统工业便有了新的活力。
请看马村区这些企业是如何转型升级,
迈向绿色化。
一、焦作万方电解烟气绿色改造项目
焦作万方电解烟气绿色化改造项目建设内容是对公司六套电解烟气净化系统进行超低排放改造。总投资21302万元(一期3000万元,二期18302万元)。一期项目作为工业试验项目对该技术进行技术验证,选择电解一系列生产线南侧烟气净化系统实施改造,于2017年10月建成;二期项目在总结工业化试验项目经验的基础上,对剩余五套脱硫系统进行改造,采取EPC总承包方式,分两个标段进行实施,项目于今年5月份开工,于9月中旬全部完工投运。
项目运行效果及效益:本项目是公司达标排放的基础上,主动进行的绿色化改造项目。一期工业化试验项目投运投运以来,完全满足河南省2018年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中关于二氧化硫排放浓度≤35㎎/m³,颗粒物排放浓度≤10㎎/m³,氟化物排放浓度≤2㎎/m³的要求。二期项目建成投运后,排放水平全部满足并低于政府环保要求,全年污染物总体排放量可以降低80%,年节约环保税1100万元以上。
二、千业无氨脱硝改造项目
千业水泥从2017年年底着手考虑无氨脱硝改造项目,改造内容主要为:预热器的热工现场标定,预热还原区域的确定,分煤、分风、分料的现场改造。其改造方案一是从源头上控制NOx的生成量。准确控制和优化窑炉煤量比,将高温燃烧(窑头)用煤量减少、减轻回转窑烧成负担,提高燃烧效率,降低因窑头高温产生的热力NOx。二是采用分解炉局部还原燃烧控制技术。通过改造后的分解炉同时具有煤粉分解区和强力燃烧区,煤粉分解出大量的还原剂及固定碳将窑内的热力型NOx强力还原。同时煤粉分解区的贫氧状态及低温环境也抑制了分解炉内由燃料NOx产生量。
项目运行效果及效益:在公司原氨水(质量浓度20%)使用量的基础上,与改造前节氨率达到35%以上。窑头窑尾收尘器改造主要以更换滤袋为主,基本可实现颗粒物排放低于10毫克/立方米。
三、东星炭电极和英利经贸有限公司绿色化改造项目
1.对主要生产设施进行全面的环保(超低排放)改造,投资400万元,建成了15000平方米的仓储式料库,实现了原料入库堆放,解决了料场的无组织排放。
2.投资2500万元,建成了煅烧炉烟气超低排放系统,经检测,达到了超低排放要求。根据环评和环保部门的批复,公司决定在煅烧生产线技改工程的基础上,委托江苏维尔斯环保有限公司,为我公司设计承建一套双系统烟气净化工程,对煅烧生产线的烟气集中处理净化,废除原来的三套脱硫系统和三个烟气排放口,合并成一个烟气排放口。
3.投资1200万元,建成了焙烧烟气超低排放系统,达到了超低排放要求。对焙烧生产线的烟气集中处理净化,废除原来的脱硫设施和两个烟气排放口,合并成一个烟气排放口。
4.投资700万元,建成了成型车间沥青熔化槽烟气集中净化处理系统,建成了地下沥青熔化槽,解决了生产时烟气的无组织排放。
5.投资600万元,为焙烧生产线增加了两台吸布料多功能行车,解决了焙烧作业时的扬尘无组织排放。
6.对整个厂区进行全面规划美化。对生产车间进行涂白美化10000余平方米,拆除了3座老烟囱及脱硫装置,拆除了废弃的6座煅烧炉和2座老车间,新修2500米柏油路面,增加绿化面积近1000平方米。以上投资达到了150余万元。以上项目的完成,大大美化了企业环境和形象。
gif动态小房子分割线
工业绿色化改造激发了发展活力,推动产业加速升级。把“绿色基因”植入工业发展,马村区这些企业干得漂亮!它们以生动的实践,在节能降耗上做足“减法”,为全区赢得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滚滚红利。一个大地常绿、空气常新、碧水常流、土壤常净的美丽马村风采正茂。